第488章 晚回去没关系,那晚三年?
让徐大鹏把姜文浩安排到刚建好的客栈去住后,林沫便带着徐平贵等人回到了河对面的宅子。而被带回来的,还有那一大袋的洋芋。一回去,林沫便研究起这些洋芋。她记得姜文浩说的话,这洋芋出芽的有毒,不能吃。但一番检查下来,她发现这些洋芋大部分表面有坑洼的地方,都冒出了小芽。挑挑选选,她挑选出了四个没芽的。便让秦嬷嬷拿下去蒸熟。而剩下的洋芋,便让徐庆拿到库房去放好。现在还没空地,没地方种。等要盖大棚时,就可以栽种了。而徐平贵在她做完这一切后,这才有些担忧问道:“少夫人,真要留姜大人在源城住段时间吗?他是朝廷命官,他留在这的话,知道太多我们的事情,我怕对我们不利。”“怕什么?”林沫轻笑:“不想让他看到的东西他看不到,他看到的只会是我们想让他看到的,比如我们是怎样努力地种地的。对于一个种地的,你觉得皇帝有什么好担心的?”徐平安愣了下,点头:“我知道了,我让兄弟盯着,他若是去不该去的地方,就出面拦下他。”林沫点头,“牧场那边呢?那几个人,有没有问题?”徐平贵摇头,“看不出来,他们做事很认真,目前看不出任何问题。”“嗯,不能掉以轻心。”林沫一脸严肃:“牧场里的这些马,对我们很重要,一定要让人盯着了他们的,决不能出任何问题。”徐平贵点头。两人低声讨论了一些事情,徐平贵这才下去离开。而林沫继续在书桌前看信。没错,就是看信。老徐写的。这家伙三天一封信,信中这家伙都是报喜不报忧。然后腻歪的话一大堆。林沫逐个字看完后,这才提笔给他写回信。等写完信,徐大鹏把那蒸好的四个洋芋端了上来。看到林沫撕皮要吃,徐大鹏担忧,“少夫人,要不我来试吧。没吃过,我怕有毒!”林沫摇头,“没事,我来。”说完,剥开皮,轻轻地咬了一口。林沫双眼发亮,很好吃,好粉!值了!这洋芋必须好好种。……接下来几日,姜文浩每日都直奔苞米地,拿着纸和笔,一直缠着老宋,详细地询问着他是怎么种苞米的。老宋虽不悦,但因为林沫吩咐过,只能板着脸回答他的问题。等被他缠着烦了,便躲着他走。一晃又过去了七天。而这七天,也发生了很多事。比如,张立明和韩硕终于发现了孙美兰搞的鬼,但已经迟了。东西已经全变成了是孙美兰的。至于漏洞,孙美兰一句话,是张立明和你们签的阴阳合同,你找张立明去。一句话,直接把自己撇清关系。动手?一排肌肉猛男往前一站,来,随便动手。张立明不甘心,想联合韩硕重新夺回张家的一切,但韩硕根本没时间陪他颠,张立明对他来说已经是个废棋。而老魏那边势力越来越大,让他倍感压力。同时他的儿子韩廷也忽然跟他不对付,然后他手里的一些黑暗产业不断出事,这让他忙的不可开交,他怎么有精力管一颗废棋?而宋轶这边。联合韩硕偷袭了一次老魏,损失了不少人。正准备重振旗鼓准备再次对老魏出手时,军队里又闹出了问题,他不得不放下漠城的事情,急匆匆赶回去。张立明见不能强抢回来,就开始进行哀兵之策,天天到孙家门口哭诉,求孙美兰念在他们曾是夫妻的面子上,帮他一把。孙美兰也不是个善良的。他一来,就让人泼水,泼潲水,到最后泼粪。总之,这几日的漠城格外热闹,漠城的百姓看了个不亦乐乎。而这些事,完全影响不到林沫这边。因为她这里,苞米可以收了。前一天得到消息的老宋等人,天不亮就磨拳霍霍地出现在地里,大背篓布袋,整齐的摆放在一旁。他们在等林沫到来,就准备开干抢收。已经入秋了,粮食该收了。“老宋。”老孙一脸激动的走到他身旁,“辛苦了这么多个月,这苞米终于可以收了。”老宋点头,他黝黑的脸上也写着激动:“等收完这些庄稼,就快要猫冬了。”老孙点头,“到时候闲了,我跟你上山逮野兔回来下酒。”“呵呵,就你那手艺还想逮兔子,兔子逮你还差不多。”老宋取笑,此时他一脸轻松。“彼此,彼此!”老孙笑。随后长叹,“我跟你说,我昨天摘我屋后种的玉米回来煮了,孩子吃得那叫一个满足。”老宋点头,“勤快点,饿不到咱们。还有,你想猫冬?难,多的是事情让你做。”……就在他们热议时,林沫来了。林沫也不浪费时间,让他们先掰外衣已经变黄的苞米,其他嫩的那些,等收割苞米杆时,再收。嫩的,多留一两天也能留得老一些。她的话一落,老宋等人立即拿着背篓冲入了苞米地。手握住粗壮的苞米棒,用力一掰。咔嚓声,格外的清脆悦耳。掰苞米的声音混杂着百姓欢喜的笑声,秋收快乐的情绪像是会传染一般,朝四周传了出去。而就在此时,姜文浩也走了过来。看着这热闹的丰收的场面,姜文浩感叹。这种日子才是百姓所向往的。这一带的百姓,今年可以过个好年,家里有余粮,手里有余钱,这还有什么不知足的?不过这里地理环境特别,与北陵毗邻。一到冬季,北陵人就会越过边境线,到这边来抢掠粮食。特别是今年的年景,其实不是很好。除了他们种苞米的丰收外,这一带种其他粮食的都欠收。北陵那边的情况恐怕会更严重。北陵境内一旦粮食欠收,就会疯狂骚扰大业边境一带的百姓,抢夺过冬的粮食。姜文浩有些担忧地看了一眼林沫。他现在终于知道为什么自己初见她时,有一种熟悉的感觉。那是因为他们曾经见过,在沈家。林沫收回眼神,有些好奇地看向姜文浩:“姜大人,你这眼神,是担心?”姜文浩点头,“既喜且忧。喜,那是因为苞米丰收,这对百姓来说是一件天大的好事忧,是因为冬季就要来了,北陵人又要蠢蠢欲动了。你这里距离北陵这么近,他们知道你这里有粮食,必定不会放过这里。”林沫轻笑,“这种事情没什么好担心的,兵来将挡水来土掩,为什么要为还没发生的事情担忧?再说了,不是有镇北军吗?有镇北军在,北陵人不敢轻易踏足。”姜文浩愣了下,笑,“徐少夫人还是你豁达。”说完,他转身看向前面正一背篓一背篓往外搬的百姓,心里还是忍不住吃惊。这产量可不低。源城的秋收,持续了整整三日,这才收了一遍。而收回来的苞米棒铺满了北贾村整个晒谷场,金灿灿的,看着格外的喜人。苞米棒要剥粒,想好剥,就得先晒干,所以先收回来的苞米棒正平摊在晒谷场上暴晒,而摘后面的,则堆在一旁的角落,等待着见太阳。等到第四日时,老人女人和小孩在晒谷场给苞米棒剥粒,而青壮男人去砍苞米杆以及收之前没摘的那些苞米棒。因为苞米杆砍下来后,要捆扎运送到牧场,工作量大,林沫给他们请了二十个人来帮忙。而就在众人投身在火热的秋收中时,无忧那边传来了好消息,成了。林沫看了一眼信,只是笑了一下,便把信给放好。时间刚刚好,苞米收完,那就可以进行下一步了。林沫目光落在正蹲在一旁看着剥出来苞米粒的姜文浩,嘴角轻勾:“姜大人,你打算何时回京。你再不走,再过一个多月,大雪来了,你想回去那就难了。”姜文浩不以为然地挥了挥手,“无所谓,大不了我明年开春后再回去,不急。”林沫,“……”所以,这是想赖在自己这里了?林沫摇头,嘴角轻勾,“姜大人,你确定?”姜文浩一脸茫然,“对啊,有什么问题吗?我这个大司农,不一定要呆在朝堂上,所以晚一些回去也行。”林沫笑了,笑得一脸不怀好意:“既然晚些回去没关系,那就晚三年如何?”……